16日,中國農業部副部長朱保成表示,中方愿意與阿拉伯國家在二十國集團、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框架下,加強糧農政策的磋商與協調,共同保障全球糧食安全。
當日,2013中阿博覽會農業合作論壇在寧夏銀川市舉行,朱保成在致辭中做如上表述。他說,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把解決好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中國的主要糧食品種供應充足,價格總體穩定,水稻、玉米和小麥等三大主糧的自給率為98%左右,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朱保成表示,中國政府在保障自身糧食安全的同時,為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他舉例說,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政府已向非洲國家承諾建設28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已向非洲有關國家派遣了104名高級農業專家和9個農業技術組,在華為非洲國家舉辦了130多期援外培訓班,培訓了3000多人次。
朱保成說,中國農業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開展農業多邊“南南合作”,先后與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和毛里塔尼亞等20多個發展中國家簽署了農業多邊“南南合作”協議,派遣了近100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幫助所在國提高當地的農業技術水平。
當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張忠軍表示,中國與阿拉伯各國都已把農業與糧食安全問題放到戰略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是雙方農業領域交流經驗、互通有無、加強合作的堅實前提。
張忠軍說,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占世界約五分之一的人口,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提前完成了消除饑餓的任務。
但是,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對糧食的需求日益增加。張忠軍說,水資源惡化、生物多樣性破壞、極端氣候變化等在內的全球環境和氣候問題,以及不斷變化的糧食價格和糧食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向全球各國,包括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他說,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去年全球饑餓人口仍高達8.68億。換句話說,每8個人中就有1個人食不果腹,掙扎在饑餓的邊緣,消除饑餓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基于此,張忠軍表示,中阿在農業及糧食安全領域的合作符合歷史潮流,也必將為加強全球范圍內的農業南南合作與南北對話做出貢獻。
2013中阿博覽會15日至19日在中國寧夏銀川市舉行,共有各類活動41項,其中,會議論壇類活動18項。來賓覆蓋阿盟國家、其他伊斯蘭國家以及非伊斯蘭等67國家,共有2000余外賓參加。
本文關鍵詞:糧食安全,糧食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