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郵 編: | 15810687836 |
電 話: | 4006-099-690 |
網 址: | www.hpcmonex.net |
公司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和盛大廈 |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通過飲食來調養身體的傳統更是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和科學內涵。在餐桌上或高談闊論,或把酒言歡,本無可厚非,但若論及飲食養生,“食不語”卻是養生專家認可的原則,并且,現代的許多科學研究成果也佐證了“食不語”的科學性。所以,“食不語”應該得到提倡和推廣。現從以下幾點討論“食不語”在飲食養生中的傳承及其科學內涵。
《論語·鄉黨》其中有一段關于孔子飲食原則的記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而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西醫看“食不語”的科學性
人吃的所有食物都會途經一個重要的部位——咽喉。咽喉向上可通鼻腔、口腔,向下后可通食道,向前則可通氣管。吞咽食物時,為了保證食物通路的順暢,吞咽反射會進行一系列的復雜動作。一是懸雍垂上抬,正好蓋住鼻腔后部,防止食物進入鼻腔;二是咽部肌肉群收縮,防止食物往前流入口腔或誤入“耳咽管”。三是喉頭上提,使會厭軟骨蓋住氣管。這樣,四通八達的咽喉就只剩下食道,保證了食物能正常沿食管進入胃。而如果吃飯時說話、大聲吵嚷或哈哈大笑,都會干擾到這一過程,使食物誤入“歧途”,進入鼻腔或氣管,引發各種問題。輕則咳嗽不止,重則發生食物堵塞氣道,導致嗆咳乃至窒息。
口腔周圍的腺體包括腮腺、頜下腺、舌下腺以及口腔內眾多的細小腺體。這些腺體每天分泌1500毫升的唾液,如同潤滑劑一般濕潤食物。并且唾液中包含多種生物酶,最主要的就是淀粉酶。淀粉酶將食物中最主要的成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連同牙齒和咀嚼肌將食物機械性的分割成小塊,這是消化食物的第一步。與此同時,胃腸反射性的分泌胃酸,做好進一步分解乳糜狀食物的準備。如果做不到“食不語”,人體會由于過度的興奮和激動處于應激反應狀態,出現神經內分泌調節機制失調、胃黏膜微循環障礙、胃酸分泌相對增多、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損、胃黏膜內脂質過氧化物含量升高和氧自由基產生增加等多方面改變。最終,致使胃黏膜糜爛、潰瘍和出血,引起胃痛等慢性胃腸疾。
現代營養學表明,蛋白質及其肽類不僅是重要的營養物質,而且具有特定的功用,有抗血壓升高肽、抗腫瘤肽、抗血栓形成肽,某些蛋白質甚至會影響到生物體的遺傳。例如,蜂王漿中的57Kd蛋白質,可通過改變蜂王體內的某些信號通路進而改變其表觀遺傳性狀。并且相關試驗結果表明,對于同一種食物,專心進食者對蛋白質的吸收率為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所以,“食不語”可以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進而促進功能肽的形成。
中醫學強調“食不語”
《黃帝內經》載:“魚肉果菜,食盡養之”,“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說明食物之于人體的作用為增加五臟之“氣”。“食不語”這一原則有助于固存人體五臟之精氣,達到養生的目的。元·鄒鉉《壽親養老新書》曰:“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既是提示要節制飲食,也是提示要進食禁言。明·息齋居士《攝生要語》曰:“飲食有節,脾土不泄;調息寡言,肺自生金。”同樣,也提示節食與寡言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食不語”的飲食原則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首先有利于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繼承,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這一點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食不語”的飲食原則有利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降低進食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的風險,保障了青少年的飲食安全。
同時,廣大的成年人也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遵循“食不語”的飲食原則,即在進餐時如果無法避免交談,也應該做到在吞咽過程中保持安靜。因為講話或者大笑等會影響咽喉部的懸雍垂、肌肉以及會厭軟骨的正常生理功能,使食物在吞咽過程中進入鼻腔或氣管,引發意外情況。并且,更應該注意的是保持進食過程中內心的“平靜”,因為食物在進入食道后,人體若處在非常興奮的狀態,會使食物聚集于食道內,壓迫沒有軟管環支撐的氣管,造成氣管痙攣,引發哮喘甚至窒息,氣管受壓后產生反射性痙攣,進一步加重窒息,最終導致死亡。所以,盡管“食不語”的飲食原則由來已久,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宗教意義,但是仍經得起現代科學的檢驗。也正是因為中國傳統的飲食養生理念在今天仍具有其現實意義,所以更應該受到我們的重視和認可。并且,這些中國傳統的飲食養生理念需要結合現代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共同發揮飲食促進健康的積極作用,在新時代下達到飲食養生的新高度。
本文關鍵詞:食不語飲食養生的重要原則